绝对唯心论原创
# 绝对唯心论
# 前言
运动和‘自己运动’(这一点要注意!自生的(独立的)、天然的、内在必然的运动),‘变化’,‘运动和生命力’,‘一切自己运动的原则’,‘运动’和‘活动’的‘冲动’(Trieb)——‘僵死存在’的对立面,——谁会相信这就是‘黑格尔主义’的实质、抽象的和(abstrusen)(费解的、荒谬的?)黑格尔主义的实质呢??必须揭示、理解、拯救、解脱、澄清这种实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做到了这一点。
在哲学上,如果我们认定黑格尔哲学(或黑格尔主义)“绝对唯心论”(他称自己的哲学体系为此,而非国内被苏东体系灌输时所定性的所谓“客观唯心主义”)为我们哲学的底本,这其实是很不错的一件事。这是因为,黑格尔在事实上终结了哲学,黑格尔之后的哲学家统统都可以算作是我们同时代人——像胡塞尔、海德格尔、阿尔都塞、拉康这些后哲学家——并且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资本跟前的失败者。
正是出于使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斗争达到胜利的目的,我们辩证唯物主义者却不是后哲学家——我们是反哲学家;这个目的(不用这个目的也行,血淋淋的历史早已经)告诉我们:要做理论 (opens new window)工作,把握哲学是必要的。
认定黑格尔为哲学的集大成者、对哲学的学习要以黑格尔主义为范本,这些都是些老生常谈的话了。
黑格尔的《逻辑学》、《自然哲学》或《法哲学原理》论及了现代性、市民社会。
除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观念论,还有胡塞尔及其拥趸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等人的生存论,其目的是为了与分析哲学对垒,我们可以先放一放,因为足够形而上(指与现实生活相疏离而是纯粹思辨),也一并放在该哲学分区;还有二十世纪下半叶大大小小的思想运动,统称符号学,以阿尔都塞与拉康最为闻名。它们确是像密涅瓦的猫头鹰那样起着作用。
但我要特别呼吁青年的精神,因为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尚没有受到迫切需要的狭隘目的系统的束缚,而且还有从事于无关自己利益的科学工作的自由。——同样青年人也还没有受过虚妄性的否定精神,和一种仅只是批判劳作的无内容的哲学的沾染。一个有健全心情的青年还有勇气去追求真理。真理的王国是哲学所最熟习的领域,也是哲学所缔造的,通过哲学的研究,我们是可以分享的。凡生活中真实的伟大的神圣的事物,其所以真实、伟大、神圣,均由于理念。哲学的目的就在于掌握理念的普遍性和真形相。自然界是注定了只有用必然性去完成理性。但精神的世界就是自由的世界。举凡一切维系人类生活的,有价值的,行得通的,都是精神性的。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对真理和正义的意识,通过对理念的掌握,才能取得实际存在。
——《小逻辑》 (opens new window)开讲辞,1818年,柏林大学
我希望我能够值得并赢得诸君的信赖。但我首先要求诸君只需信赖科学,信赖自己。追求真理的勇气和对于精神力量的信仰是研究哲学的第一个条件。人既然是精神,则他必须而且应该自视为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切不可低估或小视他本身精神的伟大和力量。人有了这样的信心,没有什么东西会坚硬顽固到不对他展开。那最初隐蔽蕴藏着的宇宙本质,并没有力量可以抵抗求知的勇气;它必然会向勇毅的求知者揭开它的秘密,而将它的财富和宝藏公开给他,让他享受。
——《哲学史讲演录》 (opens new window)开讲辞,1816年,海得堡大学
绝对唯心论/
│
├── 精神现象学——《精神现象学》——感性、知觉、知性->自我意识->理性->精神->宗教->绝对知识
│
│
├── 逻辑学——《逻辑学》/
│ │
│ ├── 存在论/
│ │ ├── 质/
│ │ │ ├── 存在 being
│ │ │ ├── 定在 there-being
│ │ │ └── 自为存在 for-self-being
│ │ ├── 量/
│ │ │ ├── 纯量
│ │ │ ├── 定量
│ │ │ └── 程度 grad
│ │ └── 尺度 mass
│ │
│ ├── 本质论/
│ │ ├──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 │ │ ├── 纯反思规定
│ │ │ │ ├── 同一 identity
│ │ │ │ ├── 差别
│ │ │ │ └── 根据 ground
│ │ │ ├── 实存 existence
│ │ │ └── 物 thing
│ │ ├── 现象
│ │ └── 现实/
│ │ ├── 实体关系
│ │ ├── 因果关系
│ │ └──相互作用
│ │
│ └── 概念论/
│ ├── 主观概念
│ ├── 客体
│ └── 理念
│
│
├── 自然哲学——《自然哲学》/
│ │
│ ├── 力学/
│ │ ├── 空间和时间
│ │ ├── 有限力学|物质和运动
│ │ └── 绝对力学
│ │
│ ├── 物理学/
│ │ ├── 普遍个体性的物理学
│ │ ├── 特殊个体性的物理学
│ │ └── 整全个体性的物理学/
│ │ ├── 形态
│ │ ├── 个体物体的特殊化
│ │ └── 化学进程
│ │
│ └── 有机物理学/
│ ├── 地质自然
│ ├── 植物自然
│ └── 动物有机体
│
│
└── 精神哲学——《精神哲学》/
│
├── 主观精神/
│ ├── 人类学|灵魂
│ ├── 精神现象学|意识
│ └── 心理学|心灵
│
├── 客观精神——《法哲学原理》/
│ ├── 抽象法
│ ├── 道德
│ └── 伦理/
│ ├── 家庭
│ ├── 市民社会
│ └── 国家/
│ ├── 国家法
│ ├── 国际法
│ └── 世界历史——《历史哲学讲演录》/
│ ├── 东方世界/
│ │ ├── 中国
│ │ ├── 印度
│ │ └── 波斯
│ ├── 希腊世界
│ ├── 罗马世界
│ └── 日耳曼世界
│
└── 绝对精神/
├── 艺术——《美学讲演录》/
│ ├── 美的概念
│ ├── 自然美
│ └── 艺术美/
│ ├── 象征型艺术
│ ├── 古典型艺术
│ └── 浪漫型艺术/
│ ├── 绘画
│ ├── 音乐
│ └── 诗
├── 宗教——《宗教哲学讲演录》
└── 哲学——《哲学史讲演录》/
├── 希腊哲学
├── 中世纪哲学
└── 近代哲学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小逻辑》《法哲学》的批注我都写在微信读书上;《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目前只有PDF版;《美学》《历史哲学》《哲学史》同在微信读书上;《宗教哲学》未找到。
# 意识形态学
《精神现象学》
即黑格尔的意识形态学。我的笔记:《精神现象学》主线剧情速通 (opens new window)。
# 二手文献
“精神现象学”非“现象学” (opens new window)
《精神现象学》的四个“作为” (opens new window)
# 形而上学
即整部《哲学全书》。
扬弃了的质等于量,扬弃了的量等于度,扬弃了的度等于本质,扬弃了的本质等于现象,扬弃了的现象等于现实,扬弃了的现实等于概念,扬弃了的概念等于客观性,扬弃了的客观性等于绝对观念,扬弃了的绝对观念等于自然界,扬弃了的自然界等于主观精神,扬弃了的主观精神等于伦理的客观精神,扬弃的伦理精神等于艺术,扬弃了的艺术等于宗教,扬弃了的宗教等于绝对知识。
——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第三手稿·[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opens new window)。
1915年,列宁在读《大逻辑》时记的笔记中写了一段话,这段话是大家都记得的,我把它引出来:“要义: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1章。因此,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
……
这会使我们得出一个“令人吃惊的”、然而却是正确的结论:从根本上说,列宁为了理解黑格尔,并不需要阅读他的著作,因为他细心地钻研和理解了马克思的著作之后,就已经理解黑格尔了。想到这种情况,我要冒昧写出一旬我自己独断的警言:“一个半世纪以来,没有一个人是理解黑格尔的,因为不钻研和不理解《资本论》,就不能理解黑格尔!”
……
“实质上,黑格尔反对康德是完全正确的。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不是离开真理,而是接近真理。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及其他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康德贬低知识,是为了给信仰开辟地盘;黑格尔推崇知识,硬说知识是关于上帝的知识。唯物主义者推崇关于物质、自然界的知识,把上帝和拥护上帝的哲学混蛋打发到阴沟里去。”
# 法哲学或“客观精神”【笔记】
读《精神哲学》客观精神章及《法哲学原理》 (opens new window)笔记。
因此,把否定和保存即肯定结合起来的扬弃起着一种独特的作用。
例如,在黑格尔法哲学中,扬弃了的私法等于道德,扬弃了的道德等于家庭,扬弃了的家庭等于市民社会,扬弃了的市民社会等于国家,扬弃了的国家等于世界历史。在现实中,私法、道德、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等依然存在着,它们只是变成环节,变成人的存在和存在方式,这些存在方式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互相消融,互相产生等等。它们是运动的环节。
——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第三手稿·[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opens new window)。
# 抽象法
我想请问诸位:是先有法还是先有道德伦理?实际上是先有法,只不过那个法还不是显现在条文上的具象的法律,而是抽象法,它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所有权。(和大众所认识的相反,道德、伦理这些反而是出现在法之后的,法的最初环节原来是所有权这个在人类社会之初就有的东西。)(在德文里,Recht这个词既可以指法,又可以指权利,所以也有人把法哲学叫作法权哲学 (opens new window)。)
(而法权这个词立刻就能令我们联想到资产阶级法权 (opens new window)这个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历史上极具一席之地的概念。)
就是说在原始社会人通过那种形式来界定哪些生产工具是自己的所有物。早早地所有权这个观念就发挥在原始人之上。(试想文明发展程度不高的原始人会用道德伦理来约束行为吗?必然是像所有权这样暴力性的东西。)然后在原始社会的共同体内部有你来我往的互通有无,会有物件的交换,这个时候还没有货币的观念,于是就形成了对这种交换形成规范的契约,作为抽象法的第二个环节。
有所有权了,有契约了,就这样还不够,随着原始的生产力慢慢发展,它呼唤着更多的暴力,来惩处仍然会有的不遵守它们的法外狂徒层出不穷——抽象法的第三个环节恰恰是不法。有了不法,于是法就要扬弃掉整个抽象法,进入到下一个大环节:道德。
# 道德
# 伦理
# 世界历史
- 东方世界。
- 希腊世界。
- 罗马世界。
- 日耳曼世界。说实话,读到这一段让我想起某个大日耳曼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