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批判原创
# 现代性批判
# 【现代性批判】提纲与草稿
……现代性批判就是对现代意识形态的批判。
……它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甚至我们理论家本身也难免跌入,如果不坚持实践的话……
〇、生活
一、学习
1、认识
2、自由学习
3、输出
二、二阶意识形态
1、观点
2、一阶意识形态
3、自反性 --> 自恋、自卑
小圈子……市民社会
……
三、宁静【正】
现代人追求生活的宁静或所谓小而确定,是在追求静态、僵死性。
妄想【反】 --> 自恋、自卑
紧张【合】
四、服从
……现代意义上的服从……主奴辩证法……
1、律令化、平等化、性化 性化 --> 爱欲经济学
2、自恋、自卑 一体两面。
3、傻、笨、蠢(齐泽克);四大话语(拉康)哲人王/哲学皇帝
……
癔症话语 倒错 乐子人无限反叛
蠢:遵从所有人都遵从的规则,否则是没有批判它的机会或可能的——妥协
、符号学死亡
——拉康伦理学。欲望到底、穿越幻想、本真行动。
五、现代性
……普遍的君主立宪制……
……孕育了革命主体
。——劳动
与实践
……
六、自由王国
# 〇、生活【生存论,或生活建议】
# 姿态
生活
就是学习
和劳动
,不要幻想
学习和劳动之外还有个享乐
的生活。 (opens new window)
现实是总有着不可避免的妥协性的,列宁设想的工农检察院没有办成,也是因为他个人的前瞻眼光超出苏联的历史动能。(注明阿尔都塞来源)
主体性即自言自语性,且一定不能默念而要言说,神学家都知道唯有道才能成肉身 (opens new window)。
现实环境不如意,又爱瞎比想,最终走向自我意识的反叛,将矛头对向自我。这就是所谓“内耗”,但哪里有什么内耗?精神对垒,从来都是现实的、外界的、交互的。
(一个例子是,没有经受过好的律令化
或平等化
的人,上课时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即听不进课而抓耳挠腮,纠结于是跟教学安排走还是按自己节奏来,在这种纠结中度过掉一个学期。将教师这个教育机关的小卒子误认作大他者
,无缺无漏,所以一定错在自身。但是教育机关归根结底也是符号秩序
的一环;国王并不是国王。
对于教育方面,我以为作出符号学分析以权衡利弊是一种合题姿态;一个反题是自由学习 (opens new window)。)
(有一剂药方,古代的文人将这种哀怨意识,通过写诗作文,转化成历史能动性。其中美女的可以对知遇明主代指反映了癔症性。)
内耗的下一个环节是抑郁。抑郁却不等于抑郁症,后者在脑层面存在器质性病变,药理学治疗是必要的。抑郁的机制就是把不可能的、要不到的深信不疑地认成一些可能的、轻易能要到的。把抑郁认作快感,将那个元凶认为是自己,将身体当成我而将大他者的意图当成就是消灭我,即在他那里误认作的是身体的观念。
# 化身
大家喜欢看小说、看动漫,一定会代入某个角色;把它叫做“代入”语焉不详。我叫它化身
,这是因为在代入的过程中,其实存在着一股精神吸收并融合了另一股精神。
身份总是他者询唤出来
的,又是不断在与现实秩序的交互中生产下去
的,所以,化身也就是克隆
或者复刻
。
化身的同时,执念
也一并生产出来。
欲望是扬弃掉执念
的东西,如果没有欲望,可以先有一个执念。
记忆。参考《精神哲学》记忆篇 (opens new window)。
构思或概念即绝对者意识到自己即将失忆而不断写下来的小纸条。
睡眠:睡眠醒来诚然就是换了一个人。从睡觉中醒来的主体是代练,与入睡前的主体只有伦理
是连续的。
# 一、学习
# 1、认识
语言
作为暴力、即作为符号学暴力……我曾在24/11/9写道:
语言本身是一种暴力,是符号性暴力。介由我们声带发出来的振动,经以喉位、舌位等等乱七八糟的修饰使它成为具有某种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有着可辨识性)的振动,以及这种振动引发的空气振动,再介由这种振动的撒播让你的耳膜也振动上,你的脑子可以无差别地识别这些本身无意义的振动将它们进行语言上的转化,使你一下子明白我在说些什么,将并无任何意义的振动编码不费丝毫工夫地一下子转化为你头脑里的符号学编码,这整个过程本身是充满暴力的。
文字又是另一种东西,它是语言的剩余,世界历史上语言的种类是远远多于文字的种类的,日本人开始就没有文字,汉字传来后才创造出假名(字面意思就是“借声”)这种表音文字。就像主体和物质发生关系产生现象的过程叫衍射,文字也是语言衍射出来的。后现代主义运动中,德理达的解构主义提出了延异,意思是文字永远到达不了它所指出的意思。实际上,写作过程的本身就是写作者们与这种延异达成的和解,一如Classes矛盾的不可调和催生出国家。
像引用文献那样讲,语言是一手的,文字是二手的。而在这一手前面实际上还有第零手,就是进入语言之前也就是进入符号界之前,…,总之,语言玷污了肉体形成了心,权力玷污了语言又将心粉碎。
即言说(speech)
的血肉性
(神学上所谓“道成肉身 (opens new window)”)。
符号空间是血肉张成的。
符号系统
……任何符号都具有任意性,所以……
相信理性,相信科学,相信知识。
黑格尔批判康德以为知识
开路……绝对知识、哲学(精神现象学和精神哲学中环节)……
真理就是认识的对象……所谓真理
即追逐真理的道路……
“认识是没有尽头的,因为知识是不能穷尽的”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之所以知识是不能穷尽的,是因为认识是没有尽头的。是人的认识在先,而人又创造了知识。
因知识海洋的过于庞大而展现自己对无知的恐惧是如同上句话一样倒错的。没关系,知道自己无知比以为自己全知好的不得了,知道自己在哪里无知比仅仅知道自己无知更好的不得了。
# 2、自由学习
只有主体把握主体性
的学习,即自由学习
,才是真的学习。
自由学习有这些要素:
符号系统
已经注册到个体身上,即符号对他有效(施有效力),例如能读进长篇文本;- 学习即
学
着去习
惯,学着去习惯
人类知识
中阶次
较高的那部分,习惯即从能意识
到到能无意识
到(而非下意识到); - 避免现代性陷阱,即避免被现代资本主义景观或国家机器拖进拜物教等意识形态,避免跌入意识形态或二阶意识形态。这就需要个体武装自己的头脑;而哲学符号学本身的目的就是这个。
询唤学习法【番外】
我尚未有能力去完善这一概念,因此在这里只能提出几个例子作为引子。
询唤目前还是我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学那偷来的黑话,具体意义大概就是那身份是他者及大他者赋予的之类的,主体是被询唤出来身份是被询唤出来的那种。
一方面:
如果要真正研究《圣经》及基督教义,先把自己(自我)询唤成一位基督徒。
如果要真正系统性读懂欧洲历史,先把自己询唤成一名欧洲人。
如果要真正系统性把握编程,先把自己询唤成一位计算机科学家或工程师。
如果要真正理解《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先把自己询唤成那名以千百万工农大众为根据的共产主义者。
另一方面:
如果卡在某个知识点不能理解,就装作已经会了(询唤成知道的主体),这就是说,先作为结论记住,尽管是死记硬背,但总比因小失大地损失掉一整个知识体系要强。知识的数量,我们知道,是不可计数的,而其中又有多少是能凭你一下子就理解的呢?而难道又要一个一个卡吗?
# 3、输出
学会的标准,按GPT和DS的意见,有这两个必要条件。
- 运用自如。
- 言传身教。
想必这是不用论证的了。(让我们一起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运用自如、言传身教,就是输出
的形式。
写作
就是一种输出方式。(“言传”。)
写作的目的,就是自我实现(marx)了。一个自我意识只有从另一个自我意识得到承认。
()
# 二、二阶意识形态
# 1、观点
观点是动态的,语言(文字)本身要表达却只能记录下一个剪影,对思维的剪影。我十分有权利修改我去年的观点,或是修复我上一秒刚说的话。所以,对哪怕一句话的修改也可能高达成百上千次。这乃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切都是在辩证发展着。
# 三、宁静
# 宁静【正】
现代人追求生活的宁静或所谓小而确定,是在追求静态、僵死性。
# 妄想【反】
妄想某人要侵害我。
最初层次是对他者凝视的恐惧。往下发展是自恋、自卑。
# 紧张【合】
“紧张”一方面是对外即对敌紧张。要明确知道世界是分敌我的,有帝国主义、有三座大山,有我。“紧张”,对敌紧张,还有对自己要紧张,对我要紧张,自己要不停的鞭策自己,不停的处在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的一个节奏当中。学习了,投入实践;实践当中有反馈,再学习;不停的把你那个什么内在的宁静敞开、打破。这个紧张意味着不停的要打破你这个内在宁静,内在的哦觉得我已经我已经飘飘然了,我没有遗憾了。紧张意味着你不停的有遗憾,你很容易错过。你这个相当于你在那个抗大里面军事训练学习,你不停的会落后,但是你就不停的要赶上去,你是个紧张状态,你不停的会失去,会被别人或者说甚至是大家要有一个竞赛状态、竞争状态,你这样去竞争,更能当大任。他是个紧张状态,这个紧张反而不意味着闭合,这个紧张意味着不停的开合、不停的开合。学习充实提高了之后去行动,行动的发现缺点,当然你有缺点肯定有遗憾、 不足,然后立刻再回来。
打开你本来已经打包好的、已经结构好的你的世界观或者你的价值观,纠偏或者改理调整里面的原来的那些架构,螺旋式的上升。明白吗?“团结紧张”,明白吗?这是这个团结是对共同体以及是对自己的自我认同的一个方式。不是说我有个宁静的精神,我操我就自我认同了。
这个自我认同永远是来自共同体,来自于人民群众,自己也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紧张”,内在世界和外部行动之间是一个不停的循环的一个过程,甚至说他们是同一个过程。行动具有理论性,理论具有行动性,它是一个快速震荡的一个过程。(其实有点像波粒二象性,你甚至都不能说到底它是哪一个。)
行动本身具有理论性,行动本身不停的在证实或者证伪你的理论,理论具有行动性。理论不停的在提出对于现实的激进的,或者说是妥协性
的,或者说策略性的一些调整、一些指导。理论和行动是急切的、积极的、彻底的结合在一块的。
这个过程当中不停的证实理论和行动的结合,是通过什么?通过现实的检验,这个现实是否被你调整的符合一个更理想的一个局面。从一个不那么理想到一个更理想的一个局面,有对于理想主义的一个敞开的持续的一个追求,不那么理想到一个更理想的一个局面,不停的打破。而不是说你已经预先设想好了,我操到底理想图景是怎么样。这个过程也是不停的回过来去纠正你内在所设想的一个理想过程。所以你不可能是一直是宁静的、一直是内在超然的、一直是我操“庄敬自强处变不惊”的,放屁。而是很容易怀疑质疑你自己的理想的。重新认识到重新去又去奠基,又去重新去设立你的理想。
要不停的做这个工作。大方向是对的,但是在细节当中不停的落实。比如说你大方向是一个无产阶级战士,但是你有可能是有一个男权的色彩。你在活动过程中,你和女同志打交道,你就会有冲突,你行动你的实践就会失败。这样回过头来,然后不停的动摇你那些错误的你的理想途径里面,你本来设想了一个共产主义理想图景,可能你是男权制的父权制的。但动摇你这个图景,你去改变它,你这个过程肯定会挫败、创伤、痛苦。一定的。所以这个紧张状态,它是一个始终是在一个不稳定当中的一个稳态、相对的一个稳定、相对的一个大方向、但是细节是不停被重新消解而后重新生成的。
# 六、自由王国
人们有权利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而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need)
(opens new window),而非必然王国里的资本的……
所有人自由发展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