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草稿原创
# 经济学
先抄上一句据说是经济学最通用的定义: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作出选择的科学。
在这里,就且黑格尔风格地把经济学分为三个部门:
- 爱欲经济学,研究人如何无意识地对于实现哪种爱欲进行选择的科学。
- 资本经济学,人们一般言说“经济学”时所指代的。研究如何使资本利润实现最大化。
- 政治经济学,从需要和劳动的观点出发,按照群众关系和群众运动的质、量的规定性以及它们的复杂性,返而阐明这些关系和运动的科学。①
①——
《法哲学原理》/ 第三篇·伦理 / 第三章·市民社会 / 第一·需要的体系
# 第一部 爱欲经济学
爱欲经济学又称力比多经济学,主要理论是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与拉康的精神分析。
力比多(Libido)这个词就是拉丁语里的欲望。汉语里欲望一词已经被desire占了,我们就用“爱欲”一词来对译。因使用早而更流行的译名如“原欲”、“欲力”等,我们不采纳。
爱欲经济学是现代资本主义批判不可或缺的一环。列宁的时代,说是有电气化后就能实现共产主义了。但历史告诉我们没有,而资本席卷了一切,它已经会熟练的用欲望的辩证法奴役个体。就不论底层普罗大众,包括资产阶级在内都是它的受害者。
# 第一讲 欲望的辩证法
人间最贵的东西就是欲望
了。
拉康意义上的欲望是什么?拉康给出了那个著名的欲望公式:
欲望的对象是对象a
。
欲望的目的是自己的再生产而非欲望的满足——这就是欲望的辩证法。
这里,贴上我与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的一段对话,作为偷懒论述。(以对话作为哲学文本是古希腊的作法。)不过今天再看这一段对话,十分羞愧,因为我在彼后的现实生活中,却未能同我所说的那样将欲望坚持到底而常常又陷入意识形态的泥潭;而他则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迈进。
他 经常把好多计划都堆在假期,然而最后假期往往还是全在游戏,最后还是只学了课业里的基础内容,令人感慨,,
希望这个假期我能有所改观
我 所以我在发现计划总会失败后就不订计划了,而是试图去支配欲望,去把需做之事化成欲做之事去做,因为欲望时时挂在眼眶前
他 咋说呢,需要计划的事情事实上肯定也是我的欲望之一(要不然我计划个毛),只是这些东西它是长期满足而不是短期满足导致往往在和游戏的竞争当中失败,,
我愿意做的事情是增强我对长期满足项目的欲望,拥有这样素质才能成事
至于如何增强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如果开始行动那就肯定是增强了
我 哎🤓👆🏻这种计划不断搁浅的情况推到极端,其实就是书一本一本的买却没读过、视频一个一个的收藏却没看过的小仙女。机制是这样的,她意图买书/收藏视频而学习知识的欲望(一阶的)并不是她真正的欲望,因为从未得到满足(不曾读过看过嘛),构不成回路。她真正的欲望,是对欲望的欲望——这是一个二阶欲望。她对于[学习知识的欲望]的欲望,与上面那个一阶欲望截然不同的是,这个二阶欲望恰恰是不断地在被满足,在一次又一次买书/收藏视频的动作中持续地再生产,据此构成了能激发人享乐、满足的爱欲回路,在这个回路里她因为收获了爱欲而误当作买书/收藏视频是和学习知识一样增长智性的动作,从而深陷泥潭中。(我举极端的例子只是为了便于机制的阐述)
他 有道理的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对”学习于我有益“这一点的认知,从而使她在没有事实上完成”学习“这一过程的情况下同样发生满足。将之与其他过程相较,这看起来很像”附庸风雅“?
我之前一直对这方面有模糊的思考,你说起来我便明白了,还是思而不学则殆。一旦我们对某物有了固化的认知,即使我们只是在做一场模仿秀而从未触及我们追求的本质,那也一样可以满足我们的欲望。如果妥善利用这种思维的话,这或许不一定是坏处?
我 附庸风雅也好,模仿秀也好,无论什么词都不过仅仅描绘了表象,而我们感兴趣去研究的、去揭露的,是那个内在的本质的发生机制,因为只有明白了才能驾驭。机制上面已很简要地概括了。你所说“从未触及我们追求的本质,那也一样可以满足我们的欲望”,歪打正着指出了[欲望]本身:欲望的目的并非是获得对象,而是欲望的再生产。欲望的满足恰不是满足这一次即获得对象便终了,而欲望的再生产的不断实现,这个叫作[满足],才是带来快感的;这就是欲望的辩证法:欲望的目的恰不是它的目的,欲望的满足恰不是它的满足。
他 欲望的再生产,这在我这里是一个新的概念.这么说的话欲望倒是一个递归定义了((
不过我更希望以另一种理解,就是人的行为是完全基于欲望驱动,因此人的行为模式也就全是发生欲望->作出行动实现欲望->(欲望得到满足)/(欲望执行过程被其他竞争的欲望打断)后执行新的欲望,并且新的欲望很可能基于旧的欲望带来的结果--而不是单单认为欲望生产欲望,把人的基本动机概括地有点玄乎.不过结果倒差不多(
前面我提及的自然是这个机制的一个表现了.
# 第二讲 性化秩序与性别的产生 | 2024.10.12 17:47
性别是如何产生的?
福柯:不存在这一问题,因为sex不存在,存在的是sexaulities(复数的)。福柯是性多元主义者/非性论者,他认为性是统治秩序建构出来的。
拉康:性是符号学结构,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只是gender,重要的是sex(符号学/精神意义上)。sex存在,且它有一个性化过程(sexuation,与福柯的性征化sexulization不同)。性化即人类的符号系统要展开,性化就是符号学阉割(castration),阉割/性化之后,爱欲/自我认同/体验理解世界的整个模式都将受符号系统支配。
一个符号系统/符号学机制控制了主体的爱欲模式、性别认同。在精神分析里性别认同永远是病态的(pathological),与其讨论男性vs女性(虚假对立),不如讨论性vs无性(正确的对立),所有女权主义/性多样化运动都偏了,真正的运动应该在性vs无性,因为sexuated是所有人的前提,但有些人会把自己desexualize(去性别化),但desexualize不等于desexuate(去性化),后者是不可能的。
- 性化公式 sexuation formula
- 性化函数 phallus:$ \Phi(x) $
# 一、面对菲勒斯函数的两种态度:
# 1)男性
男性:$ \forall x \Phi(x)
# 2)女性
女性:$ \neg \forall x \Phi(x)
# 二、面对菲勒斯函数的两种表现:
# 1)男性
男性:存在一个东西不服从菲勒斯函数,这个东西即原父(唯一的女人)或Φ本身。“您不必服从您自己!”,即
男生在恋爱时会把女生神圣化,把她变成原父的化身,她可以无需服从菲勒斯秩序(¬Φx意味着可以无条件享乐)。她是作为原父在现实的降临,即男人眼中只有那个被神圣化的女人。无条件享乐的主体不服从Φ,因而无时无刻不在享乐,所以男性对女性歇斯底里的爱会有两种症状:
a. 害怕女人
害怕那个女人(小他者),因为她不讲规矩/歇斯底里/癔症(hysteria)。所以男人最讨厌什么样的女性(或男人认为最不像女人的女人是什么样的)?就是膜拜在菲勒斯秩序之下的女人,他认为她不像女人而像男人,因为菲勒斯秩序会让男人觉得他只要伺候好Φ就能享乐,他认为Φ在现实的代理即penis,然后他发现原来不是,原来他的penis是完全受某个特定女性支配的,但是他又发现那个女性不讲套路,她的爱欲猜不透,跟他所习惯的菲勒斯函数的套路完全不一样,所以男人会害怕女性的这种hysteria。而且因为这个女性支配了男人的penis,所以男人会以为她身上确实有大他者的力量在,但是他受不了癔症“她到底要我啥?”现在轮到男人惊恐了(女人在性化过程中曾被要求给出没有的东西而加倍内疚)。例子:男人把自己那个套路套在女人身上——“我觉得男人给出男子气概这种东西,给出男性秩序下男人该有的样子,她就该满足了”,但女人不满足,因为女人不认为这东西代表大他者,她甚至不认为penis代表大他者,它只是个工具。
男性的两个公式是相互悖谬的。从形式逻辑上,所有x都满足Φ函数,但又存在一个x不满足Φ函数,这直接悖谬了,这种直接的悖谬归根结底就是它不存在,归根结底这个符号学秩序是暴力施加进去的。在这个意义上,Φ本身是一个x,Φ不是一个包含了所有x的集合。Φ的矛盾是一个自我指称的矛盾,因为它是一个普遍性的函数,所以它应是一个包含所有元素的集合(从其内容上来讲),但它本身又变成一个x,这意味着集合本身成为它自身的一个元素,这种集合定义是失败的,这就说明符号系统是自我缝合的,符号系统必须通过一个超越性的点,这个点既是它自己的一部分,又是它本身(凌驾于其他东西之上),所以它自身就是悖谬的,它要给自己施加效力,要通过一种暴力撕破集合,让自己跳进去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男性的态度和表现是相互冲突的,即男性的性认同本身是矛盾的,但这种矛盾直到遇到其心爱女人之前并不会爆发。直到遇到那个癔症女性,他发现她竟可以支配他这么多年都一直认为具有同一性和崇高之绝对意义的penis的时候,他的世界就崩溃了,因为他发现“为什么我最重要的东西竟如此简单就被那个歇斯底里/琢磨不透的女人给控制了”。在这种创伤/痛苦面前,男性就怂了。怎么办?寻求崇高化,崇高化实际即desexualize,男性放弃这种致命享乐,转身投靠崇高的“大他者”。
b. 离开女人
离开女人,投身崇高的“大他者”。
那个女人(小他者)是小boss,男性玩不过,就去找大boss。但实际并不是找大boss,而是去找男性共同体,因为所有男人都无法面对致命的小他者,所以所有怂货团结在一起编造了一个“大他者”/大boss。
这个“大他者”往往被描述为国家/民族/伟大使命/先祖英灵等(注意并不是真正的大他者[那个符号系统]),用来代替小他者。崇高化[例子]:离别妻子上战场,投身为民,克己守礼/围绕男性共同体的伦理秩序,男性共同体里吹捧奖惩的秩序(圣人/贤君/贤者)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和小他者保持距离,为不再受癔症之混乱的侵蚀。“君子远小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
此即崇高的爱情的模式。男性很爱那个女人,但实际是很怕她,因此必须转身,为实现这种爱情,他必须离开女人,去投身更崇高的“大他者”,去过对社会/男性共同体更有意义/价值的使命性的生活。
# 2)女性
女性:
双重否定。男性会说有一个例外
,其实是两个,因为男人不会承认那个原父例外,因为要维持男性共同体,所以不会公开承认原父也需要享乐,即男性共同体一致认为大boss是不享乐/去性化的。
而女人会说不存在例外。女性的态度:并非所有的东西都服从Φ。为什么说不存在例外?不服从Φ的不就是个例外吗?这是因为男人指的例外就是女人,女人会说“女人不是男人意淫的那个例外”,即女性是一种拒绝的姿态,她拒绝男性共同体把性秩序的标的设立在自己身上。
男人要建立一种同一性(phallus=女孩),即建构这种“存在一个东西不服从Φ”,而女性就歇斯底里地说并非如此,“我不是例外”。女性的态度是“不要设想我有一个超越性的女性本质”,这是双倍否定。注意:¬∃x¬Φx和∀xΦx(男性态度)虽在形式逻辑上相等,但在辩证法/符号学意义上不相同,因为前者多出两个否定性,它是加倍的否定性。
女性表现出来的两个症状:
a. 第一重否定
第一重否定:歇斯底里(hysteria=大他者不存在)。例子:和女生玩扑克牌,男人会一板一眼按规则,但女生要反悔,你出四个2,女生出四个3并说“我比你大,我赢了”,就是说,对女人而言,游戏的快乐并不建立在遵守秩序的前提下,而在于对秩序本身进行玩弄。所以女人的第一个症状即否定有一个超越性的大他者。
b. 第二重否定
第二重否定:自我性别认同的空虚(“女性不存在”)。男人是这样建构其性认同的:男人只是服从菲勒斯函数,因为男性认为所有人都服从这个,所以第一个公式∀xΦx无法建构男人的性认同,而只能靠第二个公式,其中不遵守Φ的x即那个给他致命创伤的女孩,所以男人会说女人有性身份/性别,“我猜不透女人”,因为女性不服从Φ/抗拒Φ,这种抗拒的力量会让男性的penis起反应,但是他又在女性那感受到混乱,他会把混乱神圣化为神秘的女性本质。所以在第二个公式里,男人可以体验到或去幻想有这种女性本质的存在,投射到其心爱女人身上,并认为这就是那歇斯底里的源泉,然后他要转身投入男性共同体,这时他就以女性作为对立面,“所以我是非女性”,“所以我是男人(男性共同体)”。
# 三、
男女之间的“空对空”:先是女性“大他者不存在”,然后男人“女人是神秘的”,故男人说“所以我是男人”,女性没有被菲勒斯函数整合,故其性认同是空虚的,是个空壳;然而女人又发现男人围着自己玩(围绕着女性,以女性作为对立面,设立男权的形象[一板一眼/崇高化/超越]),所以女性以为男人有其一套。“诶,男人是什么?为什么围着我转?”她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我漂亮”,二,“男人性欲来了”。实际这时就建构出了短路,即phallus=女孩,其实是=女孩的表象,女性并没有本质,所以女人在想男人为什么围着她转时,她认为是因为有penis在驱动他们,但女人没想到:并不是penis驱动了男人,而是女人驱动了penis,是女性的那种歇斯底里/不一致性,驱动了penis,因为(人类的)符号系统就是要玩野的/花的/不一致的。[继续]这时女人会说“有penis的是男人,我没有所以我是女人”。OK,到这就发现男性认同和女性认同是不同的:
1)男人认同自己,是以女性(分三部分:女性性,女体,女性享乐)为对立面来设定自己,即“我接触不到那个超越性的女性本质”“我也无法获得女体”“我享受不到女性的那种瞎逼乐”。
2)女人认同自己,仅以penis为对立面,所以对女性而言菲勒斯秩序非常弱。女人后来说男人为什么围着我转?“哼,肯定有东西在驱动他们,就是penis”。此外,男人是以女体/女性的画面来认同,但女性是以penis为对立面,而penis在日常交往中看不见,所以女性实际是以男人声音来认同,penis首先在女性的想象中不是一个画面,而是一种声音/律令(发号施令的那种),所以她利用这种声音也能构建出一种男性性(男性的超越性的本质)和男性享乐。女性认同的结构是很弱的,因为过程中是相互冲突的:男性的享乐是去性化的享乐,是以penis为对立面的[高化],女性就会想“你不是要满足penis吗,怎么又要离开我?”;男性声音又有个变声期。所以女性认同时的对立面是分散的,所以菲勒斯函数对女性的阉割既是加倍的阉割,又是一种失败的阉割。
以上整体是一个空对空的游戏。
男女的性认同建构的一个核心差别:男性更依赖于画面(画面可引发其性欲,且他把女体当成超越性的对象),而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penis,且它无美学要素,很丑陋,所以女性在建构时,往往是拿一个空的东西,她会想“那个我失去的东西到底是啥?”她首先不会想他裤裆里那玩意长啥样。
男人vs女人,是一种虚假的对立。因为性化公式的两组性化公式都是自相矛盾的。这是同一物种的两种生物围绕着性化秩序(支配人类的一种爱欲秩序)玩的一种政治学斗争。Φ是史前的capital,capital实现物质生产资料的再生产,而史前的capital(Φ)是实现人口的再生产,所以Φ/生殖崇拜其实就是资本主义的前身,capital的前身即Φ,在过去,Φ/生殖崇拜用来建构整个人类历史(王权、血统),它是一种统治秩序、社会交往和资源分配的秩序,是政治模式和意识形态建构的一个基准点,它就是一个主人能指,不过它现在已进化到capital了,因此研究Φ可以帮助去理解资本主义。此外,菲勒斯函数的建构和意识系统、符号系统、感知模式都是紧密相关的,因为享乐的结构内嵌在每个感官,每个感官都是性化的,所有感觉(视觉/听觉)都经历了性化。Φ,和资本主义里面的钱/资本一样,也是贯穿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和整个自我意识生成的底层结构,所以研究Φ还可帮助把握认知结构里的东西,如自我意识、视觉意识、包括外部客体如何被建构成具体的客体等等,这些其实都服从性化逻辑,所以性化公式不仅是一个爱欲的公式,也是一个本体论的公式。
当然,本体论结构可能更复杂,因为这只是整个本体论意义上的那个符号系统在爱欲层面的一个侧显,在它整个构造世界的运动的基本格局中,会有更多力量参与。不过性化秩序已经是那个本体论意义上的符号系统露马脚了。而且关于这个支配人类生殖活动、调控人口再生产、权力网络自结构的性化结构的整个演化过程中,实际上人类意志已在不停地纯化它,人类的意志不停地在把它变成一个抽象的游戏,把里面参与的其他本体论力量清场,人类文明史的进步就是将其不断清场的过程(如前现代的牺牲[取悦大他者],在过去会有死亡、罪恶等本体性力量混在性化秩序中)。
# 第四讲 审美的发生学分析——暂附旧文一则:
# 答知乎提问“为什么日本动漫如果把鼻孔、牙齿、嘴唇画全了就会很诡异、很难看?” | 2024-08-21 15:02
人所认识为美,是一种诡异的丑,它使用重复的机制遮蔽这份诡异。
首先人脑是这样的,最基本的情况是“·.·”这样仅仅三点就足以被人脑识别成脸了。emoji、颜文字之属都是这样简单又基本的脸,即便他们没有鼻子。
明白这一点就不难观察出,人的脸是一张二重的脸:它有一张脸中脸,这张脸中脸是一张小骷髅脸。鼻孔是小骷髅脸的凹陷的空虚眼睛,与人眼的突出的充实眼睛相对;人中是小骷髅脸的凹陷的鼻子,与人突出的鼻子相对;上下唇之间的缝隙是小骷髅脸的凹陷的嘴,与人突出的嘴唇为嘴巴相对。
这张小骷髅脸可以激发人天生的恐惧感,具有天然的死亡驱力。比如一片漆黑时,拿出手机从下巴向上打光,那张高光的小骷髅脸就是令人感到恐惧的根源。来卸除这张小骷髅脸带来的死亡驱力,有这样两种方案: 第一条,从鼻孔的凹陷骷髅眼,经由鼻梁的肌肤通路,最终将死亡驱力卸向同为肌肤的额头。鼻梁、额头不仅都是肌肤这种肉色的「活物」,且反射光线能力较好,故此方案亦给人以神圣的感觉。男性此方案占比较大。
第二条,从鼻孔的凹陷骷髅眼,经由鼻影处的阴影通路,再从眼窝处的阴影拐个弯,将死亡驱力卸向同为黑色的眉毛;而后,若所留头发较长可与眉毛略相连,则可继将死亡驱力卸向垂露的缕缕发丝。鼻影、眼窝、眉毛、发丝相对下来都是深色的「死物」,有所谓阴柔感,故此方案亦给人以性感的感觉。女性此方案占比较大。
这两条通路呈互动关系,此升则彼降。例如女性用刘海遮住额头,用长发及腰将死亡驱力大量引来,就弱化了第一条而强化第二条,加强了她的性感;男性留寸头月代头光头,则强化第一条而弱化第二条,加强了神圣感(不过一旦其跟脸和躯体搭配不当,神圣感会猝然倒置成滑稽感)。
现实中我们人类里的美人,不仅是以上两条方法的合理运用者,也都是脸与脸中脸的相似者,因为这种在结构上的重复是秩序的,而秩序是能够冲刷掉诡异和恐惧的,这就是审美符号的生产。 回到题目,由上面所述,如果要画鼻孔,则必须将鼻梁、眼窝等一并画出来,这样才能卸除掉诡异,才不至于难看。而这在现实的动漫制作中是难以实现的,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几十年动漫制作的经验的积累中,一代代画家们逐渐约定下来了让自己省懒的同时、又令观众们觉得可爱的二次元画风——这里所说的二次元画风姑且不包含有些上世纪的老画风和jojo这样的写实风等等,它们会画出鼻孔,并且用鼻梁、眼窝卸除恐怖,其他回答之述备矣。
至于嘴巴,人的嘴巴是一扇双重的门。双唇是第一道门,在一般的闭口的时候作为人脸的嘴,其间缝隙作为上文提到的小骷髅脸的嘴;双唇张开后,两排牙齿又是门中之门。人无非就四种颜色:皮肤的肤色、毛发的深色、牙齿指甲的浅色,以及血肉的红色。红色除了特殊情况的脓痘、伤口、血、痂以外,双唇的红却是随时可见的,它难道不就是血肉、唯一赤裸裸地外露的「血肉(flesh)」吗?—— 双唇用无数竖直条纹的褶皱消去它本身作为暴露血肉的恐怖,而它想要遮蔽的两排牙齿则是死物中的死物了——牙齿本身不就是骷髅骨架的一部分吗?它的露出不是无不在提示着人的躯体内住着一只骷髅吗?而且等你的两排牙齿完全暴露给外界观察者的那天不又正是在你死亡数年后腐烂到只剩一支孤零零骨架的那天吗?
而作为门中之门的两排牙齿,想要遮蔽的是舌头这种纯粹的血肉。对于机体来说,舌头的运动在很多时候敏感、发散、难被意识控制;而在形态上,舌头下的暗面根处那克苏鲁的结构对于不认识这是舌头的孩童来说更是一种肮脏的异己存在。
于是一般地,二次元角色的脸上,是忽略掉双唇将一张超小的嘴巴用一条缝表示,张口时用一条白粗线敷衍牙齿,舌头和口腔使用褐色而非血肉鲜明的红色(由此还诞生了一个梗就是某角色微笑时嘴跟有个缺口的碗一模一样);用嘴巴小来使得鼻孔更小,这样鼻孔可以合法地不与画出,只需用一条简短的折线直接地、用合适的光影间接地表示鼻子的存在。其遮蔽恐怖的机制,就是代偿性地用超大的眼睛来填补空洞。
鼻孔、人中、双唇都不复存在,那小骷髅脸的眼、鼻、口也都不复存在,即小骷髅脸这一诡异恐怖的源头也就不复存在,用于卸除掉这份诡异恐怖的鼻梁、眼窝也就不必存在了;也就是说,二次元角色的脸是一张没有脸中脸的一重脸,而对于我们这些拥有脸中脸的人类来说,二次元动漫人物们一个个都是完美脸庞的拥有者。
# 第二部 资本经济学
就主要是凯恩斯,哈耶克,杨小凯这帮人的理论玩意
实际上,资本是一个很难缠的东西。要批判它谈何容易。得先学个五六年再讲。
有关金融,在这里,先斗胆给出它的归宿:量化。
《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目前在读
# 第三部 政治经济学
从这里,我们就摸到马克思主义的门槛了。
政治性人格建构学:阿尔都塞+拉康。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目前在读